環境規劃|好風水等于天然養生館
日期:2019-08-18 發布人: 瀏覽數:4284
人的一生約有65%的時間是在住宅里度過的,住宅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古代養生家們對住宅環境與人體健康之間關系的認識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孫思邈、陳繼儒、周臣、曹延棟、李漁、步翼鵬等,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住宅環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現代醫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后一致認為,良好的居住環境確實能使人延年益壽,所以好的住宅環境等于天然養生館.
何為養生
養生,是人們在漫長的勞動與生活的實踐中,逐漸認識生命活動的一些身體規律的基礎上,學會的一些保養身體、延長壽命的手段或方法。養生理念的核心“順應自然、天人合一”中國人的健康養生觀念,也是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均衡。
養生理念和風水文化的關系
風水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建筑文化,追求自然和諧的生存環境是風水學的目標。風水的主體是人,客體是建筑,是環境。
風水追求的目標是主客體的統一,是自然界本身的和諧,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其本質與中國傳統健康理念中的“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好風水孕育長壽之鄉
被人稱為“民間故宮”和“天下第一村”之稱的張谷英村,地處于三面群山環繞,南面敞開,房屋隱于萬樹叢中。它的東、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有如三大花瓣擁成一朵蓮花。
從明代張谷英定居以來,五百年來發展成六百多戶有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從建筑外形來看,張谷英村設計十分精妙,整個村落就是一個大圍場,屋與屋無縫對接,幾乎戶戶相通,蘊藏著祖先希望血脈親情不斷裂的想法。村內共有60條長短不一的巷道,縱橫交錯下將全村各戶連接起來,并且巷道兩側建有高墻,上面以瓦片覆蓋,“晴不暴曬,雨不濕鞋”正是這一建筑特色帶來的便利。
廣西巴馬長壽村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圣地”。巴馬的地理位置也符合風水說的村落依山傍水,民房坐北朝南,大多都依山而建,背靠獅子山,前臨盤陽河,寬闊而又清澈的盤陽河環繞著村落,河的對面就是碧綠的田野。
養生理念在住宅建筑中的體現
養生理念與風水文化在住宅建筑中的體現是不謀而合的,都是從住宅選址,采光,通風,空間大小等方面考慮,其宗旨為了利用好的自然環境孕育好的身體,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均衡。
住宅選址:中國風水寶地要點: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格局,這種格局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從氣候學、地理學、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背山可以擋住由北而來的寒風,增加建筑的保暖性能,面水有利于夏季的通風。因為山、水在白天和夜間受日照輻射冷暖不均,會形成交替的風——白天空氣從水面流向山坡,夜間空氣從山坡流向水面。同時,坐北朝南有利于獲得更多光照,有利于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住宅采光:在中國傳統養生理念和風水學中,講究的是“藏風納氣”的方法,所謂“納氣”其中一部分所指就是納天光白氣,因此想要健康住宅,就一定要講究有充足的日光照射才可以納天光白氣。人若是長期住在不見天日的房屋里,而又缺乏戶外活動,自然會產生心理壓抑,感到憋悶、煩躁,久而久之便會影響心理乃至生理健康。
住宅通風:人的居住方式歷來都是和自然生態聯系在一起的,中國古建筑中注重“門”與“窗”的布局,門窗關系到氣的流動,關系到“聚氣”或是“散氣”。現代住宅的建筑設計中,“門窗對沖”的設計方式隨處可見,然而這在養生理念中卻是不甚合理的,門窗對沖的格局,由大門引入的旺氣未及循環流動,便很快逸出室外,使得“氣”流失,不利于“聚氣”。而且空氣流通無序,氣流過強,無論是對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安定都是不利的。
住宅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地方,也可以是一個讓身處其中的人調養身心、延續生命的所在及適應自然的空間。好的住宅環境等于天然養生館,所以大家在建房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全面考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