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將至,養生正當時
日期:2023-07-11 發布人: 瀏覽數:1569
夏至三庚便數伏,小暑過后便是三伏天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分為初伏、中伏、末伏。
一說到悶熱潮濕又漫長的“三伏天”,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臉色一變,想起那灼熱逼人的暑氣。就在7月11日,三伏天中的“初伏”就伴隨著高溫來臨了。接下來,是長達40天的“三伏”。
俗話說,“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所以三伏天是養生的好時節,更是除病根的好時機。
“三伏養一夏”,會治病不如會防病!今夏就讓我們一起來趁“熱”養生,健康度過三伏天吧~
伏”可稱“長夏”,中國古代五行家將一年分為五季——春、夏、長夏、秋、冬,與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便是春夏養陽的好時機。
三伏天是人體和自然界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人體的毛孔擴張,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熱氣來為身體補充陽氣,能夠起到扶陽驅寒、補中益氣的效果。
對于人體來說,陽經多行于背部,陰經多行于胸腹部,曬太陽是流通氣血、令陰陽相和的良方,通過伏天曬背及四肢,像艾灸一樣的持續溫煦感,陽氣向外透散的過程可以把體內的寒濕排出體外。(注意不能曬頭部,15-20分鐘曬背最佳)
脾主長夏,脾氣旺于長夏。夏季的天氣主要以潮濕悶熱為主,加上脾喜燥惡濕,于是人們的脾胃功能低下,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因此在暑伏時節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關鍵時期。
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盡量不吃肥甘油膩之品,少飲酒,以防助熱生濕,損傷脾胃。
瓜菜清熱:冬瓜、黃瓜、苦瓜、山藥、芹菜等都是清熱祛濕佳品。黃瓜生吃最好,苦瓜是體熱者最好的選擇,可適當多食薏苡仁、茯苓、芡實等健脾去濕之品。
酸能生津:流汗過多可耗氣傷陰。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預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強食欲,幫助消化。
多食魚類:魚肉營養豐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低熱量食物,適合夏季炎熱食用。
夏季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應以溫和運動以少許出汗為宜,以免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損傷心陰。
對于夏季依然堅持鍛煉身體的人可以選擇練太極拳、養生操等運動。太極拳動靜相兼,剛柔相濟,與自然的陰陽消長相吻合,可謂夏季最佳的養心運動之一。養生操有形神并修、養心聚神的作用,對身心健康特別有利。
在夏季選擇快走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適合于老年人、身體虛弱的患者、肥胖的患者,快走的時候盡量選擇有樹蔭的街道或河邊,這樣可以防止中暑。
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會比年輕人更高。緩解煩躁心情可以采用靜坐的方式,能夠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
夏季養生,首重在“養”。中醫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們在養生之時,更要注重平衡,補益有度,以便獲得更好的養生效果哦!